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91篇
  免费   2461篇
  国内免费   4192篇
安全科学   4556篇
废物处理   448篇
环保管理   3706篇
综合类   14255篇
基础理论   3126篇
环境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655篇
评价与监测   1550篇
社会与环境   2158篇
灾害及防治   157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729篇
  2021年   951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673篇
  2017年   960篇
  2016年   1088篇
  2015年   1182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1471篇
  2012年   1953篇
  2011年   2166篇
  2010年   1592篇
  2009年   1625篇
  2008年   1227篇
  2007年   1759篇
  2006年   1780篇
  2005年   1410篇
  2004年   1144篇
  2003年   1234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847篇
  2000年   785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6篇
  1973年   15篇
  197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This study explores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improved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SCT) on Bari land (Rainfed outward sloping terraces) in the Middle Mountain region of Central Nepal.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collect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from farm household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predicted seve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improved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ing years of schooling of the household head, caste of the respondent, land holding size of the Bari land, cash crop vegetable farming, family member occupation in off farm sector, membership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Groups, and use of credit. The study showed that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through multi-sectoral type community based local groups is a good option to enhance the adoption of improved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iddle Mountain farming systems in Nepal.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should formulate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programs considering the farmers' interest, capacity, and limitation in promoting improved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for greater acceptance and adoption by the farmers.  相似文献   
82.
面向作物病害识别的高光谱波谱库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波谱数据库发展迅速,但都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缺陷,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遥感应用的需要。该文通过以小麦条锈病为案例的高光谱波谱库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波谱查询、影像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反演模型等功能,可供其它面向病害识别的高光谱波谱库的建立参考。  相似文献   
83.
GHS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及其公示要素(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产生背景、推行GHS的重要意义,介绍了GHS关于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和公示要素的主要内容,评估了我国现行化学品危险性分类与GHS分类的差异点,并对我国全面实施GHS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问题,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呈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基坑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度建模,实现全面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本文介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的结构、学习过程及其算法的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学习过程;分析了影响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个基坑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11个输入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训练过程及对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的炼铁厂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炼铁厂安全评价的模型,该模型能有机地将炼铁厂的安全管理、设备设施、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依据各因素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决策者可对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炼铁厂安全性的分析,其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基本相符,能较为全面反映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各因素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大小,为炼铁厂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6.
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基 《灾害学》1992,7(4):39-42
文章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展现了我国海岸侵蚀灾害的严重性;从入海泥沙、人类活动、地面沉降、海岸特性、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海岸侵蚀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重量法测定含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废水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水监测中,用重量法测定污(废)水中的动、植物油和矿物油是常用方法之一。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提高分析测试质量,作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塔里木油田采油厂生产污水和餐饮行业生活废水的测定,对测定两种不同含油类废水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8.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本文简要介绍区域性“减灾十年初步规划”编制的一般原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意义、目的、编制顺序和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规划成果的实施意见。可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0.
Indices of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on rate are considered in some groups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from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 Upon a critical population decline caused by external destructive factors, such as emissions of acute ecotoxicants, the ec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are activated, which provide for restora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ize to the optimum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substances disturbing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has the gravest consequences for animals. In this case, population size may remain fairly high, and,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reproduction as a response to population decline does not take place,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a gradual but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of the population. Pathologies of reproduction should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 state of animals in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2–38.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Shilova, Shatunovsk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